
<p>女篮这次亚洲杯拿了第三,结果说不上翻车,但肯定不是理想结局。真正被放在放大镜下反复审视的,其实不是输球这件事,而是68岁的宫鲁鸣这波“跳级选人”的操作。</p><p>首先得说,张子宇确实牛。U18亚锦赛场均35分,决赛直接42+14。但问题是,这场亚洲杯她等于直接跳过职业联赛,空降国家队,还被扶成核心。这在世界女篮里是极少见的冒险操作。</p><p>宫指导为啥敢这么上?很大一部分原因是,他想围绕张子宇这个2米26的天赋中锋建体系。这理念没错,但实践下来效果真不理想。</p><p>亚洲杯整个过程,中国队暴露两个致命短板:</p><p><strong>“双塔”高但慢</strong>:张子宇搭韩旭,总身高快4米4了,但转身慢、协防跟不上,半决赛对日本直接被投成筛子,对手全场16记三分,命中率接近50%。现代篮球看重速度和空间,这种站桩打法太吃亏了。</p><p><strong>外线崩盘,李梦缺席是硬伤</strong>:为了试验“双塔”,宫鲁鸣弃用了李梦这样的老将,结果球队三分26中6,毫无拉开空间能力。最后甚至连配合都打不顺。</p><p>更关键的是,宫鲁鸣一边选未来(张子宇),一边又招27岁的贾赛琪和翟若云这类“马上就30”的球员,导致阵容结构四不像。说白了就是改革不彻底,还让王桂芝原有体系断线,连带执教位置也被架空。</p><p>张子宇个人表现其实还可以,场均15.6分,篮下效率也高,但她的体能、横移、意识和防守,跟国际顶级中锋比还有一段距离。而这也揭开了另一个老问题:中国篮球还是太信苦练,忽视技术细节和战术系统。</p><p>说到底,宫鲁鸣确实想带来变革,但现在看,这波改革代价不小。他能不能把张子宇真正培养出来,不只是看她的身高,而是能不能帮她补上短板,打出体系。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。</p><p>短期看,亚洲杯失利是警钟;长期看,如果这场豪赌赌赢了,中国女篮确实可能进化。但如果赌输了,等于又浪费了一代人最关键的窗口期。</p>